我们都知道目前建筑资质申请政策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变化,2019年的到来,资质政策的调整即将全面影响建筑企业申请资质,新的政策改革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申请要求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对于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现在申请资质的模式是取得资质容易,维护好资质难,因此对于建筑企业其实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过去那些不具备施工实力的企业,只是为了承接一个工程挂靠几个人员就去办理资质,后期即使取得资质以后也根本没有维护那一说,在新的资质申请政策下这种行为已经得到了限制。现在建设主管部门随时都会对企业的资质进行动态核查,包括核查企业的人员、业绩、资产等情况,资质维护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取得资质的企业一定要重视,不要因为核查资质不通过而影响到企业资质,那么2019年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将面临哪些生存问题呢?下边我们就来给企业具体讲解一下,有需要的可以看一下。
对于新的建筑资质政策必然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社保全国联网政策的正式实施
“建筑证书挂靠”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顽疾,由于资质审批流程的复杂和准备材料的烦琐,有很多建筑企业都会选择人员挂靠的形式来办理资质,之前对于资质标准的人员只是要求企业有人员证书原件、身份证明、劳动合同等就可以了,不会对人员有太多严格的核查。2.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随着建筑资质政策的改革,对于企业的信用信息已经成为了建筑主管部门重点考核的一项指标,包括企业的资质维护、业绩、工程质量等等都关乎着企业的信用信息,企业必须要保证各方面信息都符合相关要求,并且严格的按照规定要求去执行。伴随着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执行,建筑企业一旦出现欠薪、质量安全问题、扬尘管理等不到位、手续办理不全等等这68种失信行为,轻则进入黑名单,重则直接逐出建筑市场,因此建筑企业的失信成本非常大,建筑企业必须从方方面面都能做到“纤尘不染”。
3.建筑工人实名制、取消劳务资质和包工头、发展专业作业公司
建筑工人实名制制度政策下,建筑企业使人力成本增加,增加企业运营压力,在企业前后工程项目衔接的空置期,大量的人员闲置,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同时也会降低建筑工程用工的灵活调度和建筑工人资源的流动共享,并且企业还要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五险一金、社保等等,同时也不能再找劳务公司和包工头合作了,可谓是用工危机、管理危机、资金危机、分包危机、诚信危机五毒俱全,建筑工人采用实名制,是这个大数据时代到来给建筑业带来的一次在管理上的巨大改变,给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是益处还是更多的问题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4.财税改革
从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将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这就意味着,建筑企业必须按员工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这样一来,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包括社保、保证金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在这些压力面前,简化审批流程和人员考核标准等等放管服政策,都显得没有那么重大了。
以上内容就是建筑施工企业2019年将要面临的主要生存问题,根据这些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出来,未来申请资质变得更为严格,越来越看重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建筑企业只有努力提升人员和业绩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资质等级就是一个企业实力的体现,越高等级的资质意味着企业可以承接更大规模的工程,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企业必须要遵守规定,维护好资质才可以。